金年会

开栏的话:

  伴随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教育出版社、金年会、语文出版社相继成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金年会坚持植根教育、繁荣文化、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打造一套套精品教材、一部部传世经典,创造中国教育出版一个个历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金年会为祖国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从今天起,我们一起走进“70部中教经典  致敬新中国70年”,回顾精品力作出版的壮丽故事,重温出版单位铸就经典的光辉历程,触摸金年会无愧时代、奋进争先的伟大品格。

70家出版社推荐70部经典图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邀请70家优秀出版社推荐70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经典图书,希望借助这70部书带领读者重温峥嵘岁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独特礼物。金年会下属人教社、高教社、语文社各有一部优秀图书荣列其中。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日合作出版的典范

 

[video:20181015-标日7]

 

  建国以来中外出版合作中,有一套书堪称典范,它就是《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简称《标日》)。这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简称“人教社”)和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简称“光村社”)共同编写、出版的日语教材,自1988年初版以来,销量已超过千万套。

  有读者说,“《标日》使我们找到了兴趣与学业、事业的结合点”。还有读者说,“《标日》是代代编书者的心血,是各个学习者的良师益友”。《标日》之所以成为日语学习者心目中的经典,既得益于中日邦交正常化和改革开放给日语教育带来的机遇,也是中日出版人通力合作、精心编撰的结晶。

合作:打造日语学习经典

  1982年的一天,日本光村社的几位出版人走进人教社,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想与中方合作出版一套适合中国人学习日语的教材。而当时的人教社,也在筹划出版日语自学教材,正欲聘请高水平的日语专家承担主要编写工作。共同的愿望,让双方决定合作出版一部日语学习教材,来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6年之后的1988年10月,中日合作编写、出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与读者见面。1990年,《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级上、下也问世。

  回忆当时的情景,1982年大学毕业就入职人教社日语室的唐磊记忆犹新。当时双方的分工是:光村社聘请日本语学、汉学和日语教育专家组成编委会,负责主要编写任务;人教社负责审定、译配汉语并付之出版。而提到《标日》标志性的杏黄封面、清朗劲秀的启功题签,唐磊说:“《标日》醒目杏黄封面上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9个大字,是人教社老编辑张中行先生带着我去启功先生家‘求来的’,启先生给人教社题写书名很少,他的题字和《标日》一样堪称经典。”

  唐磊说,《标日》成为品牌绝非偶然,它是中日双方付出巨大努力的结果。从编写体系、内容程度,到文字描述、图片遴选等,都历经双方编辑无数次的交流、沟通。为此,光村社和人教社的相关人员作出了长达几十年的深入合作。

初衷:为自学者定制

  《标日》在编写之初,中日的编写者一直秉承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要让零基础的中国学习者,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有系统而又不困难地学到标准、纯正、自然、优美的现代日本语;当然,还要在学习日语时沟通两国文化,进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中日交流。

  事实证明,中日出版人的编辑思想非常符合日语学习者的需求。特别是人教社、光村社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拍摄的《标日》电视讲座,分别于1989年下半年、1992年12月播出后,一时间在社会上引发了日语学习热,小王、田中这些《标日》中的人物,新干线、樱花这些特色事物,永久地留在了第一代《标日》学习者的记忆中。教材配合着课程的进展,设置了生动有趣的人物故事,由其串连起日语使用的场景,这为枯燥的语言学习增添了一抹亮色,也做到了让学习者能即学即用。

  对教材的精雕细刻、宏大的视野和丰富的人文情怀,毫无疑问地成就了《标日》在日语教材中的“江湖地位”,而这也正是当初中日出版人的共同愿望。

品牌:与时俱进的成长

  步入21世纪,整个世界上经济大潮涌动。日语学习者渴望商务沟通的需求摆在《标日》编写者的眼前。2002年,人教社决定启动《标日》新版编写计划,《标日》由此步入新的阶段。2005年、2008年、2012年,随着新版《标日》初级、中级、高级相继出版,《标日》的教材形态更为丰富多彩,逐渐形成辅助学习的多媒体立体化体系。

  2014年,新版《标日》电子书陆续上线,因其具有课文单句发音、跟读、听写等众多便捷功能,受到了日语学习者的热烈欢迎。据人教数字公司张健统计,电子书下载用户分布于世界120多个国家,其中19岁至29岁的群体占多数。如今,APP、官微、官网等成为《标日》“亲近”读者的常态。而张健的另一管理员、媒体运营者身份——“标日电子叔”,也为《标日》集聚了大量的微粉。

  2018年10月16日,《标日》出版30周年纪念仪式在人教社举行。会上,四川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教师陈强的经历引发共鸣。陈强说,正是《标日》使他从一名非日语专业学生考上日语硕士,最终成为一名日语教师。有趣的是,《标日》还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等背景的学习者,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说,是《标日》的学习,不仅让他学习了日语,了解了日本文化,同时也让他的退休生活充满了活力。

  一套定位于自学的日语教材,能够引发学习者真正的学习兴趣,这无疑是《标日》最值得称道的经验。对此,与《标日》相伴31年的唐磊说,“内容,永远是内容。《标日》从首版到新版,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出版节奏很慢,不急功近利、不盲目跟风,可是每一步都是以内容为核心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标日》这棵已经成长起来的大树常绿常新。”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7月15日/记者 章红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