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

开栏的话:

  伴随新中国的诞生,人民教育出版社、金年会、语文出版社相继成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金年会坚持植根教育、繁荣文化、守正创新、追求卓越,打造一套套精品教材、一部部传世经典,创造中国教育出版一个个历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新中国成立70年来,金年会为祖国教育作出巨大贡献。从今天起,我们一起走进“70部中教经典  致敬新中国70年”,回顾精品力作出版的壮丽故事,重温出版单位铸就经典的光辉历程,触摸金年会无愧时代、奋进争先的伟大品格。

70家出版社推荐70部经典图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邀请70家优秀出版社推荐70部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经典图书,希望借助这70部书带领读者重温峥嵘岁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独特礼物。金年会下属人教社、高教社、语文社各有一部优秀图书荣列其中。

黄廖本《现代汉语》:40年演绎语言学教材传奇故事

 

[video:现代汉语0729_终]

 

  1979年,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黄廖本《现代汉语》)诞生于兰州。此后40年,从兰州到北京,黄廖本《现代汉语》先后出了11个版本,总发行量超过千万册。

  “这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黄廖本《现代汉语》编写组领导小组组长李行健感叹不已。李行健认为,一部高等院校的文科教材取得这样的成功,固然是因为它的编写质量、学术价值上乘,但从深层次和全方位来看,其中包含着很多值得研究、总结的内容。

在改革开放中诞生

  李行健说:“这是一部在时代洪流推动下应运而生的教材。”李行健1978年就参与黄廖本《现代汉语》编写,回忆当时情景,他介绍说,黄廖本《现代汉语》编写启动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被停开近10年之久的现代汉语课得以恢复,教材建设随之提上议事日程。那时有不少高校任课老师指出,仅靠一本196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统编教材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此情况下,很多学校自发组织编写新的现代汉语教材,黄廖本《现代汉语》即是其中之一,并被确定为3种统编教材之一。

  今天评价这部教材,李行健认为:“这部教材可谓是带着改革开放的热度,带着广大现代汉语教师和学者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勇气,带着从高校到地方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诞生的,这也是教育战线沐浴改革春风收获的一项重要成果。”

高教社精心打造树品牌

  增订版的黄廖本《现代汉语》上、下册先后于1990年11月、1991年1月由金年会出版。高教社与黄廖本《现代汉语》编写者密切合作,先后推出7个版本,并保持使用量一直占据现代汉语教材榜首的地位。

  “我与黄廖本《现代汉语》有着特殊的渊源和深厚的情感。”采访中,金年会党委书记、社长苏雨恒讲述了其与黄廖本《现代汉语》的渊源:“30多年前,我作为一名编辑,很荣幸代表高教社接待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与他们洽谈具体出版事宜,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我见证了黄廖本《现代汉语》在高教社播种的历史时刻。”

  今天,黄廖本《现代汉语》成为语言学界公认的经典教材。黄廖本《现代汉语》自1990年在高教社出版以来,在课程支撑方面不断推进,提供配套《现代汉语教学与自学参考》辅导用书、立体化多媒体资源库,以及一书一码增值服务,为师生教学现代汉语打造了全面、丰富、有效的课程平台。“在教材多样化背景下,黄廖本《现代汉语》能累计发行千万册,与出版人、编写者与时俱进、重视一线教师建议密切相关。”苏雨恒如是说。

教材激励一批有志者

  好教材的标志是什么?那就是让一代又一代学子从中受益,还能激励一批又一批学科研究的有志者。就此而言,黄廖本《现代汉语》做到了。

  苏州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王建军说:“40年前,我是一名乡镇中学的学生,当时正处于人生迷茫的十字路口。3年后,我有幸考入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入学后拿到的第一本教材就是黄廖本《现代汉语》。大学4年,我被精彩纷呈的汉语世界所吸引。大学毕业后,我如愿投到廖序东先生门下,成为汉语言文字学阵营中的一员。”

  从1980年走进大学校园学黄廖本《现代汉语》,到研究生毕业后从事汉语言教学,中国海洋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刘中富与黄廖本《现代汉语》已有近40年的渊源。

  刘中富说:“40年间,我的深刻体会是,黄廖本《现代汉语》编写者一直关注一线教师的建议和意见。记得1997年黄伯荣、廖序东两位先生在山东师范大学听取黄廖本《现代汉语》增订二版意见时,要求大家提意见,不要说好话,要指出遇到什么问题,建议怎么修改。他们真是记得你说的点点滴滴,这些都让我对现代汉语教学矢志不渝。”

  “从徐州师范学院到徐州师范大学,再到江苏师范大学,黄廖本《现代汉语》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汉语教学人才。”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钱进感慨道。

  40年前,黄廖本《现代汉语》在改革开放之初诞生。40年后,黄廖本《现代汉语》成为现代汉语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奇的背后,黄廖本《现代汉语》带给我们的启迪值得思考。


《现代汉语》黄伯荣 廖序东 主编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年8月5日/记者 章红雨)

XML 地图